- 閔熙珍代表 vs HYBE,訴諸法律!核心爭議為「業務上背信罪」
- 閔熙珍代表與HYBE的法律糾紛,業務上背信罪的認定與否為核心爭議點,這也將影響閔代表股份出售的價格。
大眾在觀看先前閔熙珍代表的記者會後,對那些只是認真工作的韓國上班族的認同感產生共鳴。
但閔代表現任公司HYBE以及前任公司SM娛樂(SM)的普通員工們
在上班族社群網站『Blind』上留下的意見,正受到新的關注。
大眾 vs 員工的觀點差異
大眾:閔代表 = 揭發組織問題的『獨立鬥士』(對閔代表的正面形象)
員工們:閔代表 =『內部揭發者』(對閔代表的負面形象)
HYBE員工(A)
「在Kakao Talk上密謀顛覆國家算不算閒聊?如果說是閒聊就沒問題了嗎?看起來他們好像想藉由我們之間的玩笑、Kakao Talk上的閒聊來脫身。」
「把秘密的事情寫成文件並歸檔(個人或團體在活動時留下的紀錄中,選擇有價值的部分進行保管)?在目前出現的說法中,這一點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……有誰會把私人的對話記錄下來儲存起來嗎?」
主要論點
閔代表:主張HYBE忽視了NewJeans的宣傳(歧視主張)
HYBE員工們:主張總公司從未歧視過NewJeans(否認歧視)
- NewJeans宣傳問題
(B)在宣傳資料發布前3天才丟給HYBE員工,造成員工的工作負擔
「連什麼時候用什麼團名、以什麼樣的宣傳方式出道,這些都被視為機密而不告知,要怎麼進行宣傳支援呢?」
- 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
(C)「都被一概而論地說成是ADORE被排擠,還被說成是『聰明與笨蛋』的童話故事,但如果要仔細分辨的話,其實是她自己選擇成為局外人。」
「把所有做好的事情都說成是自己努力的成果,還裝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。」
(D)「不讓藝人說話,還切斷與HYBE的關係,難道不是她(閔代表)嗎?」
(E)「可能在某個領域展現出傑出的才能,但同理心或對普遍客觀性的認知能力卻相對不足。」
(G)「從未與自己的團隊成員或工作人員談過話。自大症真的太嚴重了。被當成英雄看待,真是令人驚訝。」
- 扭曲真相
(F)「從記者會或她之前發表的聲明來看,就算HYBE不說,難道她沒有承認並感謝ADORE的成員嗎?」
(E)「實際上,真相與謊言混雜在一起,但她可能真的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,所以才會這樣說。因此,她的話語產生了真實性。部分大眾被這種真實性所吸引。」
HYBE員工:「我們內部有多糟,誰會知道呢?」
SM員工:「理解。請加油。我們也曾經歷過。」
SM員工眼中閔熙珍代表『只在乎自己,無視他人』
似乎有些SM員工因為閔代表的領導風格而感到不適。
- 權威且獨斷的領導風格
(A)「看起來她是一個無法被輿論擊垮的人。」
(B)「只在乎自己,認為自己才是最棒的,雙重標準非常嚴重。」
- 以自我為中心且缺乏同理心的態度
(B)「毫不顧忌別人的個性或工作,*無視他人*。」
同業員工的意見-領10億韓元的人怎麼會是奴隸呢?
Kakao娛樂的員工表示,閔代表既不是弱者,也不是一個非常正義的人,
卻把自己與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、月薪300萬韓元、工作能力強(指擅長工作的人的新詞)的奴隸畫上等號,
並批評她正在進行瓦斯燈效應。這個意見獲得了最多的共鳴留言。
閔熙珍代表與HYBE的衝突,核心在於『錢』💰
閔代表主張HYBE給予的報酬太少,因此產生了衝突。
但HYBE主張,他們給予閔代表的報酬比其他員工高出許多。
此外,他們還表示,透過ADOR股份的買回選擇權,讓閔代表能額外獲得數十億韓元的收益。
金錢報酬
閔代表除了年薪外,去年還獲得了20億韓元的獎金。
HYBE的朴智元CEO獲得了10億韓元的獎金。HYBE的營收是ADOR營收的8倍以上。
從客觀的財務指標來看,很難說閔代表在金錢上受到冷落。
ADOR股份買回選擇權
HYBE以ADOR年度營業利潤的13倍價格,提供了閔代表持有ADOR 18%股份的買回選擇權。
這表示閔代表可以以比實際價值高出13倍的價格出售股份。
根據目前的基準,估計閔代表可以從HYBE獲得1000億韓元以上的金額。
閔代表在記者會上表示,根據這樣的計算,『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能賺到1000億韓元』。
但HYBE主張,閔代表實際上要求的金額是3000~4000億韓元。
💬在Blind上幾乎沒有看到對閔代表正面的意見。
員工們批評閔代表將NewJeans的成功歸功於她個人的努力。
此外,他們還指出,閔代表對於HYBE的背信違約嫌疑和企圖奪取經營權的嫌疑,沒有做出充分的說明。
到底是公司不願意多給錢,而員工則在要求應得的報酬,
還是員工貪得無厭,而公司則是在訴苦?
看來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。
评论0